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杨家将后裔4000多人聚居涞水县

杨家将后裔4000多人聚居涞水县

关键词:laishui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laishui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laishu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27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杨家将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,以演义、话本、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,深受大众的喜爱。5月6日——8日,北大方略总裁班产业化脱贫考察团来到我县考察,正是这一次的因缘际会,记者接触到了涞水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,从而揭开了一段散落在涞水民间关于杨家将的神秘记忆。

  涞水县曾是杨家将戍边作战之地

  诗有云:“疾风方知劲草,国乱方显忠良,家喻户晓杨家将,英名万古流芳。”涞水县是宋辽必争的军事要塞,是宋辽征战的主战场。据史料记载,杨家将的发祥地始自山西,主要活动区域却在河北及华北地区。张坊古战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,距市区80公里。宋辽古战道北依太行山,南邻拒马河。古战道经初步探测,长约1500米,现已修复400多米,据文物专家认定,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军事性古战道。

  看着古战道,涞水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树生告诉记者,“以杨六郎、杨宗保、杨文广为代表的杨家将时期,主要是在如今的京津冀一带戍边作战,杨六郎时期镇守的三关口,在河北长城沿线的瓦桥关、益津关、淤口关。杨家将在河北及华北地区征战多年,拒马河、易水河、落宝滩、张坊古战道等地都曾是宋辽时期的古战场。”

  为此,记者也找寻到了一张辽北宋西夏时期地图,通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对比发现,当时北宋、辽的行政区划和如今北京市、河北省一样有很多接壤部分。

  涞水县聚居4000多名杨家将后裔

  杨建华是涞水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,也是杨树生的战友。多年来,他们为了抢修杨氏族谱,族人归宗,使家族史得以传承,做了大量工作。杨建华告诉记者,“杨业骁勇善战,在山西省镇守三关,被国人号为“无敌”。涞水是辽国和宋国边界,杨六郎、杨文广、杨宗保时期,主要在此驻兵镇守。”

  采访时,杨建华向记者展示了一本《北宋杨家将后裔——十八式杨绅支脉族谱》(以下简称族谱)。而关于涞水县和杨家将的联系,《族谱》中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:清乾隆年间,32世杨孝、杨喜哥俩参与反清复明活动,为避免清廷追杀,杨孝由前郝村迁至河北省木井村,后又分迁安阳、虎过庄、南安庄、西安庄、墩台等六个村。通甫支脉23世杨善为明代朝廷重臣,明朝末年,由于朝中时有沉浮,清兵进犯,杨善暗派杨宣密迁涞水县南瓦宅,杨宣之子杨增谱为隐身世,改名杨谱增,系杨氏族谱二十五世传人。其后裔分迁杨家台、沈家台、北南租等七个村。

  杨家将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

 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高层培训中心教学总监王碧波在讲授“宋初形势与杨家将精神”课程时说到,“杨家将拼搏奋斗的血性,不卑不亢的骨气,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。杨家将精神体现在了不奸不篡的忠义思想;和平时期,崇文习武、爱民爱家的忠孝思想;战争来临,杨家将的担当精神,勇武精神;战争中,杨家将几代人的忠烈精神。”

  涞水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认为,杨家将是一种文化,杨家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面对外族侵扰与欺凌时,一种反抗侵略、保家卫国、追求和平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。杨家将的传说故事,充满了强烈的忠勇、忠武、忠孝、忠义的爱国主义精神。今后,研究会为了更好的宣传杨家将历史,拟在涞水县恢复宋辽古战场遗址,并在石亭镇与张坊镇接壤地区建设杨家将文化园。另外,将利用五年时间内,将杨家将和后裔的故事编辑成书,取名《名门逸事》,目前此书正在筹划中。

  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千百年来中华忠义文化的最好诠释,它已经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,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,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凝聚力。涞水县漫长的历史,使得杨家将文化也和祖逖、祖冲之一样,伴随着涞水县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,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312-8888800 传真: 邮箱:2796879283#qq.com
地址:河北省易县 邮编:0742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涞水在线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